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11月10日电(浙江在线编辑周戈)11月10日凌晨,2018俄罗斯世界杯采用新技术打造的官方用球正式开赛。这款足球名为“Telstar 18”(电视之星),球上印有金色的俄罗斯世界杯LOGO,渐变马赛克图案,内置智能芯片。
根据国际足联官方资料,《电视之星18》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和创新的NFC芯片,可以与智能手机进行数据传输。每个球都生成一个唯一标识符,用户可以解锁独家数据信息。
致敬50年前的经典Telstar18复刻
Telstar首次使用是在1968年的欧洲杯上,明年夏天将是它诞生50周年,它将在1974年世界杯之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俄罗斯世界杯用球采用经典的黑白配色,深色梯形由马赛克图案和金色文字组成。
Telstar系列是最具代表性的足球比赛用球系列。早在1960年代,“Telstar Elast”就是1968年欧洲杯的官方用球。随后的1970年世界杯、1972年和1976年欧洲杯比赛用球都使用了Telstar。
对于2018年比赛用球Telstar18,阿根廷球星梅西表示:“我非常喜欢它的设计和颜色,迫不及待想在球场上打出这个球。”
不过,与梅西的观点相反,很多网友对这个复制品的设计并不感兴趣。很多网友都说这个球看起来有点难看俄罗斯世界杯比赛用球价格,好像马赛克一样,看着不舒服!有人故意发问:明年的世界杯会在俄罗斯举行,而不是在日本举行吗?看来,有了这种联系,就注定很难得到好评。毕竟,马赛克是网络世界最大的公敌之一。
网络图片
首次将“NFC技术”植入正式比赛
现在的 Telstar 18 更具科技感和现代感,全新的球形拼接设计和更新的生产工艺,让 Telstar 比之前广受好评的 2014 年世界杯比赛用球“Brazuca”(巴西荣耀)更加实用。
此外,Telstar 18还嵌入了“NFC”技术,这是该技术在正式比赛中的首次尝试。NFC(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高频无线电技术,使支持 NFC 的设备能够以主动或被动模式交换数据。通过NFC技术,可以实现移动支付、看电影、坐地铁。将具有这种技术的电子芯片植入足球中,让球员通过智能手机获得大量互动信息,是否真的如此有趣,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事实上,在体育比赛中植入“NFC技术”是有先例的。2017年9月,Nike与NBA联手推出了NBA球队新赛季球衣Nike NBA Connected Jersey的“Statement”版,而这件球衣不再是单纯的衣服,最大的亮点不是款式、材质和颜色,而是球衣左下方 NikeConnect 标签内的 NFC 芯片。
球衣NFC功能的使用也很简单。只需下载 NIke Connect APP 并使用 NIKEPLUS 账号登录,然后用智能手机触摸球衣的 NikeConnect 标签,即可实时查看球衣对应球队的各种信息,如球队、球员等。统计数据、游戏集锦、玩家的私人播放列表等。
此外,在比赛日用手机触摸球衣上内置NFC芯片的标签,还可能获得解锁NBA 2K网游、预购比赛门票和耐克新鞋等优惠。
足球场上还有哪些黑科技?
网络图片
靶向喷雾
裁判手中的魔法喷雾是用来标记任意球和防守人墙的位置的。它无色无味,通常安装在裁判的腰间。他的神奇之处在于,喷出的泡沫在1分钟内消散,不留痕迹,不干扰比赛。是不是很神奇?
喷雾技术于2008年首次出现在阿根廷的低级别联赛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足球比赛中。它出现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也标志着定位喷雾正式进入足坛主流。
定位喷雾的主要成分是水,以及丁烷等一些混合物。喷的时候会有小水滴,泡沫最多只能持续三分钟。无污染,非常环保。
采用 NASA 技术的足球鞋
Adizero 99g 足球鞋仅重 99 克,iPhone 6 重 127 克。你可以想象这样的足球鞋有多轻。如此轻便的靴子如何保护足球运动员灵活的双脚免受飞钉和坑洼的伤害。那是因为加入了NASA的黑科技。
阿迪达斯产品经理 Hazim Kurak 解释说:“NASA 开发的轻质面料启发了设计,我们用这种材料制作了足球鞋。同时俄罗斯世界杯比赛用球价格,我们加入了内部骨架结构的设计,以提高鞋子的性能。支持和保护。此外,薄层面料和高科技鞋跟设计是 Adizero 99g 成为世界上最轻的足球鞋的关键元素。”
门线技术:Goalcontrol
门线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足球辅助工具。可以判断球是否进入球门线,从而判断进球是否有效。
门线科技目前有三类系统:GoalControl、Hawkeye系统和CairosGLT系统。
2014 年世界杯使用了由一家名为 GoalControl 的德国公司开发的球门线技术系统。每个系统的成本超过 100,000 欧元。该系统使用 14 台高速摄像机将数码照片传输到设置在球场顶部的数据室。分析数据后,将结果传送给裁判佩戴的专用手表。如果确定球已越过球门线,手表将显示“进球”。(目标)”,整个过程不到一秒。(中新网、澎湃新闻、央视新闻等综合报道)